展开菜单
首页
普洱茶历史
茶艺文化
普洱茶民俗
普洱茶美文
茶业书刊
普洱茶杂谈
普洱茶美食
茶禅一味
茶道文化
普洱茶
>
普洱茶文化
>
茶道文化
道的是一种礼法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唐代刘贞亮在《饮茶十德》中明确提出:以茶可行道,以茶可雅志。,庄晚芳先生认为: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,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、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。庄晚芳先生还归纳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:廉、美、和、敬他解释说:廉俭育德、美真廉乐、合诚处世、敬爱为人。茶
【阅读原文】
茶道就是这样一种隐藏着艺术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对于后世的中国人,茶仅是一种可口的饮品,而绝非理想。 国家的长期灾难使人们丧失了对生活意义的追求,他们变成了现代人,也就是说,变得世故成熟。他们失去了让诗人和古人保持永久青春的梦幻的崇拜。他们变得折中,遵循世界的惯例。他们也变得玩世,不愿屈尊去征服或
【阅读原文】
茶德礼仪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茶道就是人道。茶道的角色是茶人,从古至今,从海内到海外,几乎无处不无茶人,无时不有茶人。一个人,只有当他对茶产生敬意时,才能成为新的茶人和爱茶人! 茶既是灵魂之饮,以茶载道,以茶行道,以茶修道,因而茶中无道就算不得茶道。不懂品茗技巧,也不理会饮茶修身养
【阅读原文】
茶文化精神:平静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有人说,中国人性格像茶,总是清醒、理智地看待世界,不卑不亢,执着持久,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,在友好、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。这话颇有些道理。 表面看,中国儒、道、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,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。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,明心见性;道家茗
【阅读原文】
借水而发 无水不可论茶也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不管心中揣着怎样的憧憬和梦想,大多时候,我们的日子其实就是一种简单而机械的重复。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平凡和琐碎中,有人把日子过成了一杯透明无味的白开水,有人把日子过成了一盏浓郁芬芳的烈酒,也有人把日子过成了一壶清冽醇酽的香茶。 对于寻常的烟火人家来说,白
【阅读原文】
日本茶道之煮水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日本茶道之煮水 炉:位于地板里的火炉,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。 风炉: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,功能与炉相同;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。 柄杓:竹制的水杓,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;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。 盖置: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,有金属
【阅读原文】
茶是雅物 亦是俗物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茶是雅物,亦是俗物。进入世俗社会,行于官场,染几分官气。行于江湖,染几分江湖气;行于商场,染几分铜臭;行于清汤,杂几分脂粉气;行于社区,染几分市侩气;行于家庭,染几分小家子气。熏得几分人间烟火,焉能不带烟火气。这便是生发于茶之味以享乐人生为宗旨的。世
【阅读原文】
没有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古代的士有机会得到名茶,有条件品茗,是他们最先培养起对茶的精细感觉;茶助文思,又最先体会茶之神韵。是他们雅化茶事并创立了雅士茶道。受其影响此后相继形成茶道各流派。可以说,没有中国古代的士便无中国茶道。 中国古代的士和茶有不解之缘,可以说没有古代的士便
【阅读原文】
人文茶道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茶道起源于唐代的民间,经文人士大夫的参与和传播,形成了一种文人茶道,它是茶道的精髓。 在唐代繁华的社会里,物欲横流,很多人追求一种奢华的物质生活,物精极、衣精极、屋精极是他们的生活目标。人们相互争斗和倾辄。社会流行着奢侈和虚夸之风。当时有正义感的文人
【阅读原文】
佛教对茶道发展的贡献
2018-10-09
玲儿
茶道文化
自古以来僧人多爱茶、嗜茶,并以茶为修身静虑之侣。为了满足 僧众的日常饮用和待客之需,寺庙多有自己的茶园,同时,在古代也只有寺庙最有条件研究并发展制茶技术和茶文化。我国有自古名寺出名茶的说法。唐代《国史补》记载,福州方山露芽,剑南蒙顶石花,岳州悒湖含膏
【阅读原文】
1056条
上一页
1
2
3
4
5
6
7
8
9
10
...
106
下一页
图文解说
饮一盏香茗,品...
传统文化之茶道...
茶道文化的内涵...
茶道与中医养生...
茶道与中医养生...
如何理解中国“...
茶道,贵在简朴...
怎么理解与阐释...
中国茶道四要素...
何为茶道?...
中国普洱网、立足源头、聚茶山资源、惠天下茶友
联系QQ: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-1
免费试喝
好茶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