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茶区的班章村委会所下辖的五个自然村(老班章、新班章、老曼峨、坝卡囡和坝卡龙),几乎囊括了布朗古茶山最核心的优质产区“大班章茶区”一半以上的古茶资源。其中,老班章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,造就了其“茶气强劲、浓酽霸气”的独特口感,有普洱“王者”之称。而新班章,这个与老班章一脉相承、同气连枝的哈尼族村寨,也渐渐随着“班章茶王”的地位而声名鹊起。
茶寨名:新班章
曾用名及别名:班章、班章老寨
名称来源:“班章”系傣语地名,“班”即窝棚,“章”即桂花树,班章村,汉意即为“桂花树窝棚村”
所属村委会:布朗山乡班章村委会
民族:哈尼族支系爱伲人
语言:通用哈尼语,老一辈人部分通傣语,现在年轻人大多习汉文
文字:哈尼族历史上并没有本民族文字,1957年,采用拉丁字母形式,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,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语的语音作为标准音,创立了一套哈尼族文字方案。
海拔:平均1600多米
常住人口:96户,441人
古茶面积:大树茶3800余亩,树龄多在200年以上
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山茶区的班章村委会所下辖的五个自然村(老班章、新班章、老曼峨、坝卡囡和坝卡龙),几乎囊括了布朗古茶山最核心的优质产区“大班章茶区”一半以上的古茶资源。其中,老班章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,造就了其“茶气强劲、浓酽霸气”的独特口感,有普洱“王者”之称。而新班章,这个与老班章一脉相承、同气连枝的哈尼族村寨,也渐渐随着“班章茶王”的地位而声名鹊起。
哈尼族的支系——爱伲人与茶的渊源
新班章是个哈尼族村寨,寨子里常住人口有96户441人,古茶资源相当丰富,平均树龄200年以上的古茶园面积有3800余亩,加上几十年的乔木茶面积可达7000余亩。新班章虽被官方定义为哈尼族村寨,但村民却更喜欢自称爱伲人。
哈尼族,中国少数民族之一,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,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,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普洱市和玉溪市。哈尼族起源于古羌人,汉代时居于川西南和滇北,公元七、八世纪时期主要聚居在红河中游的两岸地区,从九世纪到十一世纪,哈尼族中的一部分逐渐向南迁徙,经元江、墨江、江城进入西双版纳。
现今西双版纳境内的爱伲人,其实就是迁徙过来的哈尼族的自称,可以算作哈尼族的一个支系。西双版纳爱伲人是世界上最先种植茶叶的民族之一,栽培和利用茶叶的历史已有千年,仅稍晚于布朗族的祖先“古濮人”。除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显著的生态效应外,爱伲人种茶、饮茶还有更深的文化渊源,至今,西双版纳州的爱伲人已形成了一整套从开辟茶园、选育茶种、栽培茶苗、管理茶园、采摘揉制、食茶饮茶,直至以茶祭祀等系统的茶叶体系。
大班章茶区的老班章、新班章等几寨子都是爱伲人聚居地,村民日常讲哈尼语,老一辈人部分也通傣语,年轻人大多都会讲汉语。一个民族的民俗,是最能反应其文化内涵的,新班章寨的爱伲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,而这些民俗活动中,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茶,这也是爱伲人创造的文化中最令着迷的部分。
长久以来,他们以茶当药、做祭祀的祭品和食用的菜肴;同时茶叶也是爱伲人婚丧嫁娶必不可少之物;在西双版纳爱伲人的土锅茶,与傣族的青竹茶、布朗族的酸茶和拉祜族的土罐茶一样,代表了本民族最主要的食茶、饮茶的方式;到现在,茶叶更是成为了爱伲人的主要经济来源。可以说,爱伲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从来都离不开茶叶,茶与人同在,茶与神相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