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欢普洱茶的人,都听说过古六大茶山,并且也能说出几个茶山的名字。
六大茶山名称的由来
“六大茶山”的提法最早出自清乾隆三十年赵学敏《本草纲目拾遗》(公元1765年)一书,内载“普洱府出茶,产攸乐、革登、倚邦、莽枝、蛮耑、曼撒六茶山”。其后,有关六大茶山的记载频频见诸各类是史籍。檀萃《滇海虞衡志》(1799年)卷十一记载了六大茶山及其规模、盛况:“普茶名重天于下,此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也出普洱所属六茶山,一曰攸乐,二曰革登,三曰倚邦,四曰莽枝,五曰蛮端,六曰曼撒。周八百里,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,茶客收买,运于各处,每盈路,可谓大钱粮矣”。注,这里记载的蛮耑或蛮端,应该是现在熟知的蛮砖。
六大茶山的山名在不同史籍中有不同记述,阮福《普洱茶记》(1825年)中也记载:“普洱茶名遍天下,味最酽,京师尤重之。……,所谓普洱茶者,非普洱府境内所产,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。厅治有茶山六处,曰倚邦、曰架布、曰嶍崆、曰蛮砖、曰革登、曰易武,与《通志》所载之名互异”。
这里面有两层意思,一是六大茶山并不是普洱府所管辖之地,二是比较几个山头,会发现,有三个茶山名称是不同。当然,曼撒现在本身属于易武片区。
仔细观察地图也会发现,倚邦到思茅的直线距离也就60多公里。以前的茶马古道,从倚邦出发,先到达思茅,然后都到达普洱府,再从普洱府兵分几路。
古六大茶山种茶的历史,云南万事不离诸葛亮
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乡和勐腊县易武镇、象明乡境内的古六大茶山,是历史上最著名的优质普洱茶的发祥地和原产地。相传公元225年诸葛亮南征胜利后,巡视了今西双版纳境内的六大茶山。在清代及民国时期的《普洱府志》记载:“旧传武侯遍历六山,留铜锣于攸乐,置铓于莽芝,埋铁砖于蛮专,遗木梆于倚邦,埋马蹬于革登,置撒袋于曼撒,因以名其山。又莽芝有茶王树较五茶山独大,相传为武侯遗种,今夷民尤祀之”。今勐腊县象明山境内有一座孔明山,山顶有一块“祭风台”,相传诸葛亮巡视六大茶山后曾到此祭风,故得名。这仅仅是传说,真实的情况是诸葛亮根本没有到过西双版纳,但他所制定的安民政策深深地影响了云南众多少数民族。当地民众还有祭拜武侯的传统。
所谓10万人制茶盛况,是易武还是倚邦?
倚邦茶山,勐腊最北,东接易武、西连革登、南邻蛮砖,至清光绪末,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、行政中心(土司制度)。倚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,从普洱府(现在宁洱县)往南行沿着茶马古道经思茅、倚象、勐旺过补远江(小黑江)便进入倚邦茶山,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,南连蛮砖茶山,西接革登茶山,东邻曼撒(现易武)茶山,习崆、架布、曼拱、曼松等子茶山皆在其范围内。那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从事茶业,那时人们穿靠茶、住靠茶、吃靠茶,村村寨寨、大街小巷,男女老少谈论的都是茶,茶给这些地方带来生机勃勃,造就繁荣富强,茶沟通了六大茶山与国内外的关系,引来了万千客商,增进相互了解,促进了发展进步。
先有倚邦,再有易武
倚邦的兴衰和清王朝的兴衰是同步的,十九世纪末,随着清王朝的衰落,滇西发生了战乱,西双版纳的土地又被法国人割占,普洱茶内外销路被阻,六大茶山开始衰落,倚邦随之而衰。
民国初年,六大茶山的茶叶加工中心和交易中心已移向了易武,倚邦人口减半,但还有庆太号、元昌号、庆丰号等10来家茶号。
真正给倚邦灭顶之灾的,不是自然环境变迁,而是民族仇恨。
1941-1943年攸乐族民众被少数“先进分子”煽动反抗土司统治,进而演变成民族冲突,并放火烧了倚邦街(镇),影响到六大茶山居民正常生产与生活。同时旱灾、疾病发生,六大茶山灾民缺粮缺钱,饥馑交迫,叫苦连天,到处争食草根树皮,同时瘟疫四起,尸体遍野,死者不计其数,惨不忍睹,特别是倚邦街更为严重,有的十几口之家死剩一、两人,有的绝门绝户,真是死的死,逃的逃,原人街兴旺,事业发达的倚邦街,变成了万户消疏鬼唱歌的悲惨可怕境地,外人不敢涉足一步。
历史转向易武
但在上个世纪的后50年中,易武的繁荣也是有限的。
易武茶区也深受天灾人祸。抗日战争时期易武茶区茶业全部放弃,茶园荒芜,茶庄改行,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西藏茶商历尽艰苦,跑到易武驼茶,把多年的陈茶买完驼走,1947年有的茶庄又重操旧业,恢复运输,但好景不长,1948年6月底易武发生枪杀国民党县长的事件,茶业又全面停下来。1953年后国家对粮食、茶叶实行统购统销,粮食由粮食部门统一经营,茶叶由外贸统一经营,不允许上市买卖,茶庄全部停业。政府的生产方针是“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抓好茶叶生产”,六大茶山田少地多,民以食为天,为了吃饭问题只有毁林种粮,甚至毁茶种粮。
自1939年国民政府在勐海建办茶厂,西双版纳茶业的重点转移到交通更加便利的勐海,而江内古六大茶山越来越变得冷冷清清,最后古六大茶山成了勐海各大茶厂廉价的原料基地。至1950年,六大茶山茶叶产量下降到30吨左右。20世纪50年代,六大茶山恳复了部分荒芜茶园,至1957年,茶叶产量恢复到188吨,据2004年西双版纳州古茶树、古茶园普查统计,古六大茶山尚存古茶园约3万亩,年产干毛茶近400吨。另外,20世纪80年代以来,基诺山、易武、曼庄等地新建了1万亩密植速成茶园和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,年产干毛茶300多吨。
现在的易武
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为了提高茶叶产量,地方政府开始推广现代茶园,即密集种植茶园(每亩地有3000-4000株茶树),而把易武传统的乔木茶园、古树茶园(每亩地有200-300株茶树)全部砍伐。所以现在易武茶区的古茶树资源很少。只有少数村寨得以保留了部分古茶树。国有林区才有完整的成片古茶树。
随着普洱茶的再次兴起,倚邦等古六茶山也开始重新种茶,制茶,但产品远远达不到易武茶区,名气也没有易武响亮。另外,倚邦等地茶的口感与易武接近,所以一般会把整个象明乡和易武乡统称为易武茶。
随着山头茶逐渐走红,易武茶凭借其独特的口感魅力,重新走向普洱茶之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