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 > 普洱茶文化 > 普洱茶杂谈 >
传言普洱茶熟茶致癌霉菌,能喝吗?

中国的茶叶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,茶叶品种各式各样,怎么喝茶也大有讲究。
普洱熟茶由于其特殊的制作工艺饱受外界的质疑,尤其是熟茶里有致癌霉菌的传言,更是将顺风顺水的普洱茶推到了风口浪尖。
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?
 
普洱是发霉茶?
普洱茶之所以深受喜爱,关键就在于它独特的发酵工艺,熟茶比生茶多了“渥堆发酵”这个环节,也就是俗称的“发霉”。这一步其实十分科学,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危害,反而是熟茶醇厚口感的重要来源。
熟茶发酵中会产生三种微生物,分别是细菌、酵母菌和霉菌,尤为关键的就是那些被很多人认为“发霉”代表变质的霉菌。其实,并不是所有霉菌都会腐坏食物,熟茶发酵初期,会大量存在一种名为黑曲霉的菌种。
 
黑曲霉非常重要,因为它能分泌各种水解酶,把茶中的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,这为茶叶风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。黑曲霉也会产生大量单糖,为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养分。所以可以说,没有黑曲霉的参与,就不会有熟茶独特的口感。
这就是为什么熟茶发酵不应被简单地等同于“发霉”,事实上,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,需要人工精心控制,不是任由茶叶自然腐烂那么简单。
 
工人们会先把新摘的普洱毛茶堆积成70厘米高的茶堆,然后喷洒清水让其保持湿润。接着用麻布覆盖茶堆,形成一个湿热的封闭环境,这创造了黑曲霉菌喜欢的生长条件。在这个控制好的环境里,特定的有益菌种得以大量繁殖,发挥它们适宜的作用,把茶叶转化成熟茶。
如果任由茶叶暴露在开放的环境中,很快就会长出各种有害菌种,导致茶叶腐烂变质。这就是为什么发酵必须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,才能发挥预期效果。
 
 
发酵后期,酵母菌和乳酸菌占主导地位,它们进一步分解茶中的营养成分,减轻了茶的苦涩,生成独特香气。整个严格控制的发酵工序过后,普洱茶的性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由生茶的苦涩感转变为熟茶的香醇顺口,可见发酵的重要性。
因此,普洱熟茶的发酵绝非所谓的“发霉”,而是一套科学的生物工程,加入了特定的有益菌种,使茶叶的风味上了一个台阶。“发霉”其实是对这个古老工艺的误解,正确看待发酵,我们就能更加享受熟茶的魅力了。
发酵不仅仅存在于茶叶,也广泛应用于豆制品的加工中,例如,日本的纳豆就使用了发酵工序,发酵后的大豆有一种独特的粘稠口感和风味,发酵大豆中的营养成分也会发生变化,一些营养更高的物质得以生成。
酒精饮料的制作也离不开发酵,啤酒中的麦芽糖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变为酒精,这一过程被称为酒精发酵,不同酵母菌种类和发酵时间会产生不同风格的啤酒。就连奶酪的制作也利用了乳酸菌进行发酵,乳清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发生变化,最终生成特有的奶酪风味。
 
黄曲霉为何无法在普洱中生存
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可谓恐怖,仅仅1毫克就可能导致人类患癌。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,每年因黄曲霉中毒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上万。黄曲霉孢子无处不在,它们可以随风飘散到任何地方,我们的餐具和厨房都可能成为黄曲霉生长的温床。
然而,普洱茶这个绝佳的“菌类生长环境”,却很神奇地没有黄曲霉的存在。这究竟是为何呢?经过科学研究,普洱茶制作的奥秘被逐一揭开。
在普洱茶的渥堆过程中需要用到一种名为黑曲霉的菌种,这种黑曲霉菌可抑制黄曲霉的生长。类似抗生素的机理,黑曲霉分泌出某些物质,破坏黄曲霉菌的细胞壁,使其无法存活。其次,茶叶本身也含有一些天然化合物,如茶多酚、单宁和咖啡因等。
这些化合物可与黄曲霉素发生化学反应,破坏其毒性结构,抑制毒素的产生。普洱茶的发酵环境较为潮湿和缺氧,而黄曲霉菌的大量繁殖需要通风环境。因此菌落无法获得充足氧气也限制了其生长,在茶叶压榨成饼的过程中,茶叶内部会产生一定热量。
这也增加了黄曲霉菌的致死率,专家测算,超过80摄氏度的高温可有效灭活黄曲霉孢子。普洱茶制作的独特工艺,让黄曲霉失去了生存繁殖的可能。
我们可以放心享用这种茶饮,而无需担心黄曲霉毒素的危害。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普洱茶的独特魅力,它不仅味道醇厚,也通过特殊的自然方式,避免了毒素的存在,保证了茶的安全。
 
饮茶的注意事项
普洱茶作为我国独特的发酵茶,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养生保健功效,深受茶友喜爱。但其质量参差不齐,为了获得普洱茶的美味和益处,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,以保证饮用的安全性。
购买渠道的选择至关重要,一定要选择大小规模适中的茶商,他们有能力采购上好的茶叶原料,注意品质控制,这是饮用好茶的基础。另一方面,避免小作坊生产的普洱茶,他们的制作工艺和质量控制都令人担忧,价格便宜的普洱茶也不一定就是好茶,最好不要当街购买。
不管是茶饼还是散茶,都要仔细查看外观,正常的茶叶颜色均匀、表面干燥。如果出现发白、发黄、发霉等情况,说明茶叶已经变质,切勿购买。熟茶颜色偏红,生茶颜色偏绿,可以作为一个参考,另外,用鼻子闻茶叶气味也很重要,正常茶叶气味清香,而变质茶叶会有霉味。
不管是散茶还是饼茶,冲泡前都需要洗茶,生茶洗一次,熟茶洗两次,每次1-2分钟。洗茶可以去除茶叶表面的灰尘、杂质和细菌,确保茶水的卫生和安全,否则饮用茶水会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茶汤的颜色可以反映茶叶的质量,一般来说,生茶茶汤颜色为啤酒色,熟茶为红酒色。如果茶汤颜色很深或者浑浊,说明茶叶已经变质,已经不适合饮用了,健康的茶汤颜色清澈见底。
买回的茶叶必须正确储存,才能保证茶叶的质量,环境温度不要超过30°C,湿度控制在70%以下。切忌阳光直射,最好存放在通风阴凉的地方,另外,还要避免与味道重的食物、化学药品等混存,以免茶叶吸收异味。
虽然普洱茶对健康有益,但也不能过量,一天喝茶2-3次,每次3-5克散茶或适量饼茶就可以了,过量会影响饮食和睡眠。另外,儿童和孕妇也不宜过量饮用,最好咨询医生意见。选择优质茶源、正确冲泡、储存、品饮,都需要我们重点关注。
 
 
合理饮茶,科学喝茶
茶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,但是喝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科学方法,否则反而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。茶叶冲泡时间不宜过久,久泡会使茶水浓度过高,同时会溶出一些对人体不利的物质。比如茶叶中的鞣酸,会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利用。
放置一段时间后的茶水更是容易滋生细菌,像腐败的食物一样刺激肠胃,导致炎症。日本研究表明,冲好的茶水在室温放置超过8小时,细菌数目会呈指数增长。所以饮用茶水时,最好控制从冲泡到入口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。
茶水温度过烫也不好,超过62°C的热茶水会损伤口腔、食道黏膜,增加患癌概率。台湾一项研究发现,常饮用温度过热的茶水,食道癌发病风险比一般人高2.5倍。最适宜的饮用温度在50°C左右,可以用沸水冲泡,但要耐心等待茶水自然降温后再饮用。
不要空腹饮茶,茶叶中的鞣酸、咖啡因等成分,空腹直接接触胃部,会刺激胃酸分泌,长期下来不利于胃部健康。日本研究显示,在饭前饮茶的人群,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1.7倍。所以最好在饭后1-2小时再适量饮茶。
不要过量饮用浓茶,浓茶中茶碱、咖啡因含量高,大量饮用可能导致心悸、失眠等副作用,也会伤害胃肠。英国研究表明,每天摄入超过600毫克咖啡因的人,患心房颤动的风险比一般人高1.5倍。条件允许的话,可以自己制作适量的淡茶。
此外,冷饮和重复冲泡茶叶也要避免,冷茶会导致湿寒症状,影响肠胃健康。重复冲泡茶叶往往会释放过量铝元素,长期过量摄入会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。我们应该合理饮茶,遵循科学的方法,从温度、时间、浓度等方面掌握好度,让饮茶成为健康的生活方式,而不是负担。
适当饮茶可以让人获得悠闲、舒适的体验,但关键是要注意方法与量的控制。同时也要留心其他不良的饮茶习惯,全面遵循科学饮茶原则,以获得茶饮的健康益处。
 
 
作者:佚名
日期:2024-03-08
栏目导航
中国普洱网、立足源头、聚茶山资源、惠天下茶友
微信: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-1
进入
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
聚茶山资源、惠天下茶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