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 > 普洱茶知识 > 普洱茶百科 >
为什么有些普洱老茶棉纸会出现虫洞、茶渍和竹壳粉末?
“老板,快来看看你这款茶是怎么回事,包装上有很多黄黄的像油渍一样的东西,是不是变质了?”
 
“老板你这饼茶上面怎么这么多粉末,还有绵纸上的这些破洞是怎么回事?”
 
很多第一次喝中老期普洱茶的朋友,可能都会注意到茶饼上有些不同于其他茶品的“怪象”,比如或零星分布或大片大片遍布在绵纸上的黄色油渍状物质,再比如已经破破烂烂,缺了很多的绵纸,以及“可疑”的灰白色粉末状物质。
 
其实以上这些在中老期普洱茶中都属于正常现象,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?对人体有无负面影响?这篇文章,小编就来和茶友们聊聊普洱茶的茶油、虫洞、茶末等现象。
 
茶虫
“虫眼”,也称“虫洞”,即一类纸虫专爱吃竹制品或木制品,在噬咬普洱茶绵纸后出现的各种小洞,常见于中期茶上,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。
 
那么,这些纸虫又是怎么来的呢?目前大多认为,普洱茶上的纸虫来自筒装的笋壳和件装的竹蔑中,在以前,受限于加工条件,用于包装普洱茶的笋壳和竹篾,大多是通过水煮后日晒的方式来消毒处理的,个别民间茶庄甚至没有这种为笋壳除虫的意识。
 
因此,这些纸虫就随着普洱茶的包装一同运输到茶仓,并在长期的存放后以噬咬竹壳和棉纸为食,这也是一筒七饼茶里,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两饼茶,出现的虫洞最多的原因。
 
被茶虫咬过的绵纸,难免会影响品相,让很多老茶看起来都破破烂烂的,此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,只有那些温湿度过高的湿仓环境才会滋生纸虫,让人谈虫色变,不过随着行业的发展,这种观点慢慢地被证伪和推翻了,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 
首先,这类小虫的习性已经被人们摸透了,其学名叫蠹(du)虫,业界也称衣鱼,银鱼,书鱼,在南方地区广泛存在,习性上只喜欢竹、木以及各类竹木制品,而没有蛀噬茶叶的喜好,这是生物的天性所决定的。
 
最重要的一点是,很多中老期普洱茶,尽管茶纸上出现虫眼,但是茶面干爽油润,闻起来茶干香明显,并没有受潮现象。而且,很多来路清晰的纯干仓中期茶中,绵纸上也仍有虫洞,因此仅从虫眼上,是无法判断总体仓储的,普洱茶的内质也不会受到虫洞影响。
 
而很多普洱茶饼上出现的粉末,也和茶虫息息相关。原因很简单,茶虫在噬咬过竹壳和棉纸后会留下一些纸屑粉和笋壳粉,其中纸屑粉多为白色,笋壳粉多为灰色,混合在一起就是残留在茶饼上,看起来很“可疑”的粉末状物质了。
 
当然,也有一些茶饼会因仓储不当而生出霉菌,和茶虫造成的粉末会比较相似,不过区分方法很简单,只需要用干净的毛刷轻轻地去扫茶饼表面的粉末,这些外来的附着物自然会被扫下来,而霉菌是从内里生长出来的,是无法被扫去的。
 
总之,茶虫是一种只吃纸,不吃茶的无害生物,普洱茶绵纸上出现虫洞,不会降低普洱茶的品质,更不会影响茶品安全,茶厂也早已改善灭活方式,新制的普洱茶,已经很少会出现茶虫和虫洞了。
 
虫洞对普洱茶来说也是一把双刃剑,一方面,在茶品一致的情况下,有虫洞的茶品往往价格会更实惠些,因此更适合自饮,另一方面,市场上品相完美的茶品会比有虫洞的更好出货,因此如果是长期收藏,个人更建议选择没有虫咬的茶品。
 
茶油
说完了虫咬,我们再来聊聊同样常见的茶油。很多普洱茶的外包装上,会出现点点连片状的棕褐色油渍,业界俗称“茶油”,在中老期普洱茶中也属于比较常见的正常现象。
 
一般来说,茶油渗出的普洱茶,饼面较为油亮润泽,茶品香气高醇,茶品开汤之后口感饱满甜润,厚滑度高,涩感较弱,更适合现阶段品饮,这种特性与茶油产生的原因有很大关系。
 
普洱茶是以内含物质丰富的云南大叶种茶树为原料制作而成的,在长期的自然陈放转化,普洱茶的细胞结构逐渐裂解,内含的果胶质、植物油脂等物质逐渐溶出,油脂也会慢慢释放出来,渗透到绵纸上。
 
一般认为,在干湿交替的时节,天气干燥时茶油停止析出,天气潮湿时绵纸含水量增大,原先有油脂的地方,渗透就会更快更易,久而久之会形成大片茶渍。
 
此外,整件堆叠在一起的普洱茶,也会因为重力作用加速渗出茶油,而且早期普洱茶多为纯棉材质,吸附性强,茶油渗纸现象会更加普遍。
 
总之,普洱茶出现茶油,实属普洱茶在制作、发酵、存储、运输等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,不能与普洱茶品质挂钩,更无法证明品质存在瑕疵。不放心的茶友,也可以细嗅茶饼,观察茶饼面与茶条的亮度、光泽度,如条件允许,也可冲泡开汤,为其验明正身。
作者:小茶胡
日期:2024-09-12
栏目导航
中国普洱网、立足源头、聚茶山资源、惠天下茶友
微信: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-1
进入
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
中国普洱网、聚茶山资源、惠天下茶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