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制作工艺有传统制作工艺与现代制作工艺之分
传统制作工艺:采茶、杀青(生晒、锅炒)、揉捻(手工揉团)、晒干、筛选分类、蒸压制型、最终干燥(晒干、阴干)。
现代制作工艺(人工熟化):采茶、杀青(锅炒、滚筒)、揉捻(机器加工)、干燥(烘干)、增湿渥堆(洒水、茶菌)、晾干、筛选分类、蒸压制型、最终干燥(烘干)。
普洱茶生茶的制作工艺
茶是采摘茶树新鲜的嫩芽作原料,经过一连串的制作过程而制成的。
按采茶的季节可分为春茶、夏茶又称雨水茶、秋茶又称谷花茶。春茶、秋茶茶质最优,夏茶最次。
采青:茶只能采摘嫩的部分,按等级可分为,一芽一叶、一芽两叶和一芽三叶的,老叶是无法用的。
1、摊凉:散失鲜叶中一部分水分。在走水过程中有一些香气物质形成,部分大分子酯容性糖水解为小分子可容性糖。
2、杀青:普洱生茶的加工原料是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。晒青毛茶多采用锅炒杀青,因大叶种含水量高,杀青时必须闷抖结合,使茶叶失水均匀,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,制止多酚氧化。蒸发一部分水分,利于揉捻成条。
3、揉捻:破碎茶叶细胞,保证茶汁在冲泡时充分浸出。揉捻要根据原料老嫩灵活掌握,嫩叶轻揉,时短;老叶重揉,时长。掌握揉至基本成条为宜。
4、晒干: 把揉捻好的茶叶在太阳光下自然晒干,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叶中的有机质和活性物质。而其晒干的茶叶表面细胞孔隙最大,有利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。
5、 蒸压:把晒干的茶叶用蒸汽蒸湿,放在不同模具里压成形。
6、干燥: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以下,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%以下。
沱茶制法
沱茶是碗形蒸压蒸,分为二大类,一类是用普洱茶的毛茶,称普洱沱茶,属黑茶类。另一类是晒青的绿毛茶,有下关沱茶、山城沱茶等,属绿茶类。
沱茶始于时代,是团茶演变而来,原产于云南省下关市,由云南西部茶区的凤庆、临沧、双江、永德、勐海、普洱、思茅、景洪、保山等县所产的晒青(又名滇青),集中下关加工而成。在传统习惯上称为“关茶”,云南西部地区对圆团形的物品都称为“沱”,故名沱茶。历史上下关沱茶畅销我国各地和东南亚各国,深受人们喜爱;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上游一带,人们一直有饮沱茶的习惯。
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下关沱茶供不应求,四川重庆等地也开始生产沱茶,沱茶主要来自云南省的滇青和四川省的川青和川烘,基本上保留了下关沱茶的品质风格。
品质规格:
GB规定:沱茶为碗臼形,口径8.3cm,高4.3cm,单个重有0.05、0.1、0.25kg三种,外形松紧适度,下茶色泽暗褐油润,香味醇厚,汽色橙明亮,叶底嫩匀多毫;重庆茶厂生产的沱茶,应用部分滇青,并拼入四川省各地载培的云南大叶种所制的烘青和炒青,较好地保存了下关沱茶的品质风格。
GB:茶中含梗3%,灰分7%,杂质不超过0.2%,水浸出物37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