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开菜单
首页
普洱茶历史
茶艺文化
普洱茶民俗
普洱茶美文
茶业书刊
普洱茶杂谈
普洱茶美食
茶禅一味
茶道文化
普洱茶
>
普洱茶文化
>
茶道文化
中华茶道“清”思想之水清
2018-08-24
文哥
茶道文化
水则岷方之注,挹彼清流(杜育《荈赋》),自临钓石取深清(苏轼《试院煎茶》),水以清轻甘洁为美(赵佶《大观茶论》)。大凡取清流、清泉,更有取雪水、露水煎茶。雪水烹茶,味极清冽,不受尘垢,所谓当天半落银河水也。偶忆入白水山房,得见世外佳景。是时,春雪稍霁
【阅读原文】
陆羽《茶经》奠定煎茶道之基础
2018-08-24
文哥
茶道文化
陆羽(733804),一名疾,字鸿渐,又字季疵,号桑苎翁、竟陵子、东冈子,复州竟陵县(今湖北天门市)人。幼遭遗弃,竟陵龙盖寺智积和尚将其收养。一生坎坷,居无定所,闲云野鹤,四海为家。交友广泛,天下贤士大夫,半与之游,诸如崔国辅、皎然、皇甫冉、皇甫曾、刘长卿
【阅读原文】
煎茶道之酝酿
2018-08-24
文哥
茶道文化
茶道是饮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,也是饮茶与思想文化相结合的产物。两晋南北朝时期,中国人的饮茶习俗得以确立,中华茶道也随之萌芽。 中华茶道萌芽的标志是西晋杜育的《荈赋》。《荈赋》是现存最早的一篇茶文,其中就有对茶艺的记录。《荈赋》关于茶艺的描写,有择水
【阅读原文】
泡茶道的衰退
2018-08-24
文哥
茶道文化
清代,满族入主中原,与元蒙一样,对汉人始终存有戒备心里,大兴文字狱,士人为避祸,纷纷转向实证、考据,流行明代的陆王心学、性灵文学、茶道艺术由盛转衰。经过改朝换代的剧烈变动,茶道也渐呈衰势。当然,说泡茶道入清后开始衰退,但并非消亡,而且在局部地区还有所
【阅读原文】
点茶道的衰亡
2018-08-24
文哥
茶道文化
入元以后,起于北方的蒙古族入主中原,也因为民族矛盾的加剧,对原来流行于汉族的茶道艺术带来了不利的影响,雅致的点茶道开始衰落。明朝初期,点茶道已然衰落,幸赖朱权的努力,一度中兴。 朱权,明太祖朱元璋之第十六子,洪武二十四年(1391年)封宁王,后迁南昌。谥
【阅读原文】
点茶道之酝酿
2018-08-24
文哥
茶道文化
五代宋初,陶谷《荈茗录》生成盏、茶百戏、漏影春条已有对分茶、点茶的记载,如生成盏:沙门福全生于金乡,长于茶海,能注汤幻茶,成一句诗。共点四瓯,成一绝句,泛乎汤表。茶百戏:近世有下汤运匕,别施妙诀,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,禽兽虫鱼花草之属,纤巧如画,但须臾
【阅读原文】
泡茶道之酝酿
2018-08-24
文哥
茶道文化
泡茶道是中华茶道的又一代表形式,自明朝中期形成以来流行至今。泡茶有两个来源,一是源于唐代痷茶,二是源于宋代点茶。 唐代陆羽《茶经六之饮》记:贮于瓶缶之中,以汤沃焉,谓之痷茶。纳茶于瓶或缶中,以沸水(汤)淹泡(沃),有如后来的泡茶。陆羽倡导煎茶,故对这
【阅读原文】
“中国茶道”是什么?
2018-08-17
佚名
茶道文化
中国茶道就是——有茶,勿道。
【阅读原文】
浪漫的点茶道
2018-08-16
佚名
茶道文化
点茶源于煎茶,是对煎茶的革新。煎茶是在鍑(铛、铫)中进行,待水二沸时下茶末,三沸时煎茶成。由此想到,既然以茶末入沸水(水沸后下茶)可行,那么用沸水浸茶末(先置茶后加沸水)也应该可行,于是有了在茶盏冲点茶末的点茶。因用沸水点茶,水温是渐低的,故而将茶碾
【阅读原文】
自然的泡茶道
2018-08-16
佚名
茶道文化
泡茶有两个来源,一是源于唐代痷茶的壶泡法,一是源于宋代点茶的撮泡法。 陆羽《茶经六之饮》记:贮于瓶缶之中,以汤沃焉,谓之痷茶。纳茶于瓶或缶中,以沸水(汤)淹泡(沃),有如后来的泡茶。陆羽倡导煎茶,故对这种痷茶持反对态度。用瓶、缶泡茶时斟茶不便,于是改
【阅读原文】
1056条
上一页
1
2
3
4
5
6
7
8
9
10
...
106
下一页
图文解说
饮一盏香茗,品...
传统文化之茶道...
茶道文化的内涵...
茶道与中医养生...
茶道与中医养生...
如何理解中国“...
茶道,贵在简朴...
怎么理解与阐释...
中国茶道四要素...
何为茶道?...
中国普洱网、立足源头、聚茶山资源、惠天下茶友
联系QQ: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-1
免费试喝
好茶推荐